首頁
1
最新消息
2
未分類
3
20240201 台積電1/18法說會 後續的課題4
https://www.fcg899.com/ FCG福韜略國際諮詢有限公司
FCG福韜略國際諮詢有限公司 302新竹縣竹北市復興二路229號7F-1&7-6(雙翼大樓)
FCG觀點~搞懂川普2.0 經濟學分析貿易戰、降息與美元貶值的全球連鎖效應本社 研究部 2025 5/1我們活在一個快速變遷、人事物糾結纏繞的時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大事~以下我們要談的是:如果你是美國總統川普,你會帶領美國怎麼做?你知道川普現在腦子裡想的是什麼嗎?~是錢。他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錢,甚至可以說是想錢想瘋了。為什麼?因為美國政府的債務,已經達歷史新高,高到難以為繼的程度。光是每年要支付的利息,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美國政府需要繼續發債借錢,才能運作下去。但要有人願意借,就必須把利息提高,超過銀行的存款利率,才吸引得了資金。美國的短期國債,加上一年期的國債,規模已經來到15兆美元,而且很快就要到期。如果沒有錢還,那就只能靠借新債還舊債。目前,美國政府的總債務是36兆美元。這個數字不只是大,它代表著一整個系統的壓力,正一點一滴壓在川普的思維裡,讓他不得不每天都在想:怎麼樣可以撐下去,怎麼樣可以把錢弄回來?但問題來了,如果美國政府發的新債利息比銀行利率還低,那誰會願意買?沒人買,就等於沒錢可借。所以,美國政府只能選擇提高債券的票面利息。現在Fed的基準利率在4%以上,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想發新債來還舊債,利息就必須高於4%,不然根本沒人理你。現在市面上約有15兆美元的短期與一年期國債,如果按照4%的票面利率來計算,每年光這部分就要償還6,000億美元的利息。這還沒完,美國中長期的國債還有20兆美元,平均利率大概是2%,一年利息又是4,000億美元。這兩筆加起來,2025年美國政府光是付利息就要1兆美元,差不多佔美國GDP的3.4%。這是什麼概念?你知道2024年台灣 的GDP是多少嗎?是7,932.43億美元。也就是2,300萬台灣人,一整年不吃不喝拼命工作所創造的財富,還不夠美國政府來付債息。這不是誇張,是現實。而且問題不只是債多,問題更在於債務增加的速度,快得驚人。從1985年美國成為淨債務國以來,國債一路飆升。除債務額創歷史新高。更驚人的是飆升的速度。2024年1月,總額是34兆;到7月變成35兆,其間只用了7個月;到了11月來到36兆,更僅用了3個月。這不是正常國家該有的節奏,已是衝向懸崖邊的步調。這種狀況不免讓人聯想到與美債是否已出現龐式結構的特性:第一,美債高度仰賴「借新還舊」,一旦新債發不出去,資金斷鏈,違約風險就立刻浮現。第二,美債高度依賴國家信用,一旦信用出問題,像是信評被下調,信心瓦解,美債的吸引力就會瞬間崩盤。第三,在規模擴張上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這些將諭示些什麼?想想龐式結構的結局你便可知。現在,你或許可以稍微理解川普為什麼滿腦子都是錢,為什麼他每一個動作看起來都像在衝突邊緣打轉。因為,時間不多了。國家要減少債務,方法其實很有限:開源、節流,還有讓美元貶值。開源的部分,川普出手非常直接:第一招:打貿易戰,對全世界加關稅,美其名是保護本國產業,實際是提高稅收;原因很簡單,美國的產業早就空洞化了,很多東西根本自己生產不了,只能靠進口。如果你對這些進口商品加稅,政府稅收就會自然增加。2004年美國的進口總額是4.22兆美元。如果針對這些商品加徵10%的關稅,理論上可以進帳超過4,000億美元。這就是川普的算盤,對外看似強硬,實則是在補政府財政的破洞。第二招:賣金卡,一張500萬美元,賣的是象徵、賣的是人脈。第三招:向烏克蘭、台灣、韓國、日本、歐洲等盟友開口,要錢、要資源,叫做「讓你當朋友不是免費的」。川普在節流方面也沒客氣。上任後對聯邦部門大刀闊斧裁員,目標是砍掉5-10%的公務人員。還列出一大堆政府資產準備變賣,包括FBI總部在內。這些措施若執行落實,每年當可省下許多錢用來付利息。然而,最關鍵的大招是讓美元貶值。只要美元貶10%,債務就自然被稀釋10%。同時,也意味著商品價格會大幅上升,連帶的聯邦政府徵收的稅收也大幅增加。例如:去年賣1,000元的商品,政府抽200元稅;今年因為通貨膨脹,該商品漲到2,000元,政府就可抽到400元。稅率沒變但實收翻倍,這就是川普真正想幹的事:用貶值的方式,來賴掉那筆龐大的國債。疫情期間,美國財政部與聯準會大舉印鈔,讓市場充滿美元。那時是為了救急,把經濟從封城和停擺中拉回來。但疫情一過,馬上切換成快速升息模式,短時間內把利率拉到5%。這一波猛操作下來,物價指數也出現明顯下滑,看起來就像一場「成功的硬著陸」。本來Fed看到通膨下滑後,也準備要降息了。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因為降息後不久,物價又開始明顯反彈。這個時候,照理說,Fed應該暫停降息,甚至繼續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來壓住第二波通膨的火苗。但川普不這麼想。他持續對Fed施壓,要他們盡快降息,這動作背後其實是一整套「刻意讓美元貶值」的邏輯。美元貶值,對誰最有利?當然不是窮人。窮人手上的錢是現金,而現金是最先被貶值的。當你什麼都沒有,只靠手裡那點現金過日子時,美元一貶,你的生活就瞬間變得更困難。房租貴了,超市東西貴了,你的生活卻沒多一分收入。反過來,有錢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手上持有的不是現金,而是資產:企業、股票、不動產。而這些資產會因為美元貶值而升值,而且升值的幅度往往還超過美元的貶值幅度。所以這場貨幣貶值的遊戲,其實是一場資產階級的「財富再膨脹計畫」。川普知道這個邏輯,他也選擇站在這邊。所以讓Fed降息、讓美元走弱,是他眼中最快能讓資產價值膨脹、稅收增加、債務縮水的「三贏策略」。但代價是什麼?是底層人民的困境更深,是通膨壓力的死灰復燃。這時候,整個局勢就出現了第二個悖論。川普讓美元貶值,表面上看起來是在傷害底層人民,但其實他是有配套措施的。他是有節奏地打一場貨幣與貿易的組合戰。關鍵在於「貶值」搭配「貿易戰」。當美國對全世界發動貿易戰,外國商品進入美國的價格自然大幅上升。這時候,美國企業突然發現自己有競爭力了,因為進口變貴,國內生產反而划算。這樣一來,企業就會有擴大生產的需求,工廠要動起來了,機器要重新運轉了。但問題也來了,擴大生產需要錢。錢從哪來?當然是從銀行借。可現在的貸款利率高得嚇人,企業根本不敢借、不想借、也借不起。於是川普另一手就出來了:逼迫Fed降息。只有讓利率降下來,企業才敢大量借錢,啟動生產線,開始擴張。企業擴張了,自然就需要大量員工。那些原本失業或勉強維生的底層民眾,突然之間找得到更好的工作了。此時,雖然物價漲,但他們有了穩定收入,日子也變得沒那麼難熬。你要知道,對很多人來說,真正的痛苦不是物價,而是沒工作、沒收入或低收入。現在川普這一套騷操作,讓他們有事可做、有錢可賺,雖然物價貴了點,但生活反而比過去穩定了。這就是川普的悖論:一邊讓美元貶值、物價上漲,看似對底層不利;但另一邊,透過貿易戰加降息,啟動製造業擴張,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反而讓底層生活獲得實質改善。貿易戰 + 降息 = 美國製造業的再啟動。如果Fed真的如川普所願,把基準利率降下來,那美國政府每年要付的利息就會大幅下降。這不是小數目,是幾千億級別的減少,等於每年從債務壓力中多喘一口氣。再來,如果美元能再貶值10%,那就等於美國的整體債務也被「自然稀釋」了10%。這就像你欠100萬,但貨幣貶值後實際只還90萬的價值,用一種合法又看不見的方式,把債務從系統裡削掉。更進一步,如果美國製造業真的重新站起來,不只是就業機會變多,政府的稅收也會直接增加。幾千億的額外稅收不是夢,因為一旦產業鏈回流、工廠擴張、公司獲利,政府就有更多可以抽的稅源。再搭配之前提到的開源節流,關稅、資產變賣、大幅裁員等連環拳,這一整套操作下來,美國政府的債務就可能不是死局,而是有機會開始減少的棋局。這就是川普路線的核心策略。對美國來說,這不只是經濟政策,而是一場結合貿易、金融、貨幣、債務與政治的全方位戰略。一場試圖把美國從巨債壓力中拉出來的豪賭。而這場賭局,從某個角度來看,不無成功的可能性,也受到許多美國民意的支持。但話說回來,川普這一連串操作,總要有人虧吧?沒錯,虧的人其實不少。最直接受傷的,就是那些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國家。你想想看,如果你只是把一堆錢放在利率下滑、貨幣貶值的美債上,你肯定是虧大了。利息變少,實質購買力也在縮水。這種情況下,拿著美債就像拿著一張越來越不值錢的兌換券。但事情沒有你想的這般簡單。如果你不只是被動持債,而是能夠積極利用貿易戰帶來的局勢,那情況可能改觀。因為當美國對其他國家發動貿易戰後,那些國家出口到美國的難度上升,賺不到美元。美元不好賺,就變得更稀有、更難得。這時就出現一個新的悖論:美元在美國國內不斷貶值,但在國際上卻有升值的壓力。為什麼?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大家都要用它?當全球出口商難以從美國市場賺到美元,各國獲得美元的難度上升,國際市場上的美元數量就變少。流通量一減,美元自然在國際上升值。有趣的是,很多政府與企業為了維持出口競爭力,會選擇讓自己國家的貨幣相對美元貶值,這樣做的結果是,美元雖然在美國國內變得不值錢,但在國際市場上反而變得更值錢。這種雙重定價,是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所造成的。換句話說,川普這場賭局不只是操作美國內部的財政與經濟,而是同時牽動了全球資金、貿易與貨幣政策的神經。你以為他只是在玩利率跟關稅,其實他是在打一場跨國貨幣與權力的戰爭。當川普這套美元貶值與貿易戰雙軌策略一出手,全世界的國家,也就自動分成了兩類。第一類,是手上握有大量美債與外匯存底的國家。他們有選擇權,可以開始拋售美債、換回美元,再轉身去全球市場上搶購資源與資產。不管是能源、礦產、技術,還是其他稀缺財貨,這些都是可以用美元當籌碼去收購的優質資產。對這些國家來說,這是一場機會,一場提前布局未來的全球性資源爭奪戰。第二類,則是那些背負著龐大美元外債的國家。他們手中沒有美元,只能靠出口商品來賺美元。但現在貿易戰開打,出口困難重重,美元變得難賺,這時候他們只能選擇讓本國貨幣貶值,來提升商品的出口競爭力。然而,這是一條流血的道路。因為貨幣一貶,利潤縮水,企業生存困難,經濟開始流失現金。而當美元收入不足,又必須拿美元去還債、付利息,那些原本就脆弱的國家經濟體,很快就會出現債務違約、企業倒閉、資產價格崩跌等連鎖反應。這時候,有美元的國家,或者是潛伏在全球的美國資本家,就會低價接手那些陷入危機的資產,進一步完成全球版的「底部收割」。而在這場美元荒當中,黃金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黃金是唯一能與美元抗衡的硬通貨,不受某一國的政策操控。所以各國央行紛紛開始搶購黃金,也因此推高了黃金價格,讓黃金成為另一個全球戰略資源。但問題是,黃金的數量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撐這麼龐大的國際金融與貿易體系。美元還是唯一具有全球流通力的主體貨幣,當它開始緊縮或貶值,整個世界就會陷入美元荒的結構性困境。所以最後我們可以看到:美元貶值對誰殺傷力最大?不是別人,是美國底層的人民,還有那些美元儲備極少的國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國家,他們才是真正被川普這套政策犧牲掉的輸家。總而言之,川普的操作不只是為了短期選舉,而是想用非常手段讓美國撐過這一波高債時代。他讓美元貶值、壓低利率、打關稅戰、刺激製造業、削減支出、賣政府資產,這些表面上看起來是亂出招,但其實背後有一整套邏輯。這是一場美國的財政自救,也是一場以全球為代價的經濟戰爭。你以為他只是在搞美國內政,其實他是在對整個世界出手。這不是一場內政操作,這是一場地緣經濟的全面重構。(本社研究部 5/1) https://www.fcg899.com/hot_515248.html 20250501 FCG觀點~川普2.0操作 關稅 匯率 降息 製造業投資~如履薄冰 2025-05-18 2026-05-18
FCG福韜略國際諮詢有限公司 302新竹縣竹北市復興二路229號7F-1&7-6(雙翼大樓) https://www.fcg899.com/hot_515248.html
FCG福韜略國際諮詢有限公司 302新竹縣竹北市復興二路229號7F-1&7-6(雙翼大樓) https://www.fcg899.com/hot_51524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5-18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fcg899.com/hot_515248.html

20240201 台積電1/18法說會 後續的課題
本社首席產業顧問及研究部 1/31
台積電今年第一次法說會,在營收、毛利、EPS、2024年展望中順利落幕

FCG-Semi專注在今後的幾個重要面向:
如產業政治競爭對手創新與布局、人才與接班、綜效的五個面向跟大家分享及說明

首先,產業政治-半導體從美中貿易疫情到航線斷鍊,而凸顯半導體產品的地位與重要;這並非單指台積電這家企業,從美國兩院100%贊成形成的國安層級的政治共識、美國掐大陸脖子等,都是以美國的利益。日韓荷政府都不能Say no,就別說台灣了

第二,競爭對手-台積電對手已然改變,從韓國三星變成美國政府及Intel、Intel聯軍

第三,創新與布局-因為商業模式成功的Foundry OEM,台積電在研發及資本投資上也卯足全力,自從受政治力及區域供應安全的影響,台積電逆向在各區域投資布局,快速反應滿足當地重要客戶。除了製造之外在新竹全球研發中心落成,也在日本成立海外研發中心

第四,人才與接班-半導體分工很細,培養耗時長;台積電除了面臨跨國的生產製造人才,還有各地政府落差,當地法令及勞工強勢,跨文化及跨種族的工作習性的解決人才;同時在跨國研發上,面臨動態及多維度的協作人才,處裡不慎會發生如時效與成本、優先順序、領導認同的隱形問題

第五,綜效-台積電Foundry Model走出與IDM Brand Name差異模式,在這次的多功能布局、多面向、多緯度、動態卻同步的布局下,實屬罕見。綜效及時間恐怕要更長時間來判斷,絕非三五年能客觀評估

(本社研究部20240201)


全球半導體最重要的一場法說會!台積電2024
將重拾成長動能 
林宏文科技今周刊攝影組2024-01-19 11:37
台積電昨(18)日法說會公布去年業績及今年展望,不只去年業績超乎預期,今年的成長預估更讓法人驚艷。總裁魏哲家指出,今年全年營收有機會繳出年成長2125%的成績單。 

根據魏哲家的預估,今年半導體市況可望谷底反彈,若把記憶體及晶圓代工等產業合併計算,整體產業年增預估逾10%,但若只含記憶體的晶圓代工產業就有望成長二成,而台積電業績增幅又會優於產業平均水準,並且逐季成長,全年美元營收有機會年增21%26%

台積電這個預估數字,是刺激昨日美股ADR大漲的主因,更是帶動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3.36%的關鍵因素。而從台積電對今年半導體成長預測的定錨數字,也可望成為觀察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成熟製程供過於求 記憶體成長性不如邏輯晶片 
首先還是先從晶圓代工產業談起。台積電可以比晶圓代工平均成長率20%還要高,關鍵當然是台積電擁有獨特的先進製程,並且幾乎囊括所有重要客戶訂單,三星及英特爾都遠遠不及,如今AI晶片成為推動產業成長的主要力量,台積電擁有先進製程的護城河,成長率才能夠一支獨秀。 

不過,其他成熟製程的晶圓代工廠,顯然日子就不太好過了。在台積電法說會前一天,高盛才剛發布報告,強調成熟製程削價競爭愈演愈烈,因此調降聯電、世界先進的投資評等,合理股價下修至54元及55元。 

其實,成熟製程產能供過於求,產能利用率掉到五、六成,如今已是普遍現象,即使台積電的八吋廠產能利用率也是不高。導致這種供過於求的現象,主要是中國在美國禁令下無法投資先進製程,因此只能大力加碼投資成熟製程,產能供過於求後開始削價競爭。 

在需求面部分,目前AI帶動的高階晶片需求主要集中在先進製程,手機及筆電等只有溫和成長,AI PC雖然概念很吸睛,但Gartner預估今年出貨量只有1100萬台,佔筆電出貨不到6%。市場需求增加需要時間,才能消化過去三年因疫情造成大缺貨而新增的龐大產能。 

另外,魏哲家對2024年半導體市場的預估,其中談到晶圓代工產值年成長20%,比包含記憶體的總體成長率10%還要高,也等於是指出記憶體產業成長率明顯不如晶圓代工的方向,即使AI伺服器推動包含訓練、推論GPUCPUNPU等邏輯晶片大成長,另外也擴大對HBM(高頻寬記憶體)等記憶體晶片的容量需求,但顯然記憶體的成長性仍遠不及邏輯晶片。

缺乏補助金 南韓未來十年恐被日本超越
對照近來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打造全球最大規模半導體超級聚落的動作,就可以看出以記憶體為主的南韓半導體產業,如今有多緊張了。 

南韓這個計畫預計投資622兆韓元(約新台幣16兆元),總面積達2100萬平方公尺,2030年產能達每月770萬片晶圓。《彭博社》指出,「南韓希望透過政策,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甚至在邏輯晶片部分超越台灣。」 

南韓《東亞日報》也報導,半導體業競爭激烈令各國相繼推出產業政策,而日本祭出龐大補助金吸引國內外業者投資設廠,相較之下,南韓缺乏補助金,未來十年內恐被日本超越。 

在美中晶片對決的大環境下,南韓面臨的衝擊其實比台灣更大。因為,南韓與中國產業結構類似,幾乎所有產業都是直接競爭,中國記憶體、面板、手機、電動車等產業都緊追不捨甚至後來居上,另外美國主導的美日韓台chip4陣營,台灣與日本如今因為互補而緊密結合,台積電日本廠JASM建廠速度神速,其實受壓最大的就是南韓,難怪尹錫悅政府要積極推動新計畫。 

對三星電子來說,2023年也是史上最艱鉅挑戰的一年。包括三星的半導體業務鉅額虧損14兆韓元(約新台幣3294億元),是創業以來最大虧損,高層也因此決定,2024年將凍結薪資調整。

此外,根據Gartner調查,在全球半導體營收排行中,英特爾在連續兩年排名第二後,又從三星手中奪回全球第一的寶座,去年英特爾營收是487億美元,三星電子是399億美元。另外IDC也指出,2023蘋果的iPhone銷售量達2億3460萬支,至於三星則是2億2660萬支,蘋果首度成為全世界手機出貨量一哥,終結三星「十二連霸」的紀錄。 

在美日韓台的聯盟陣營中,我一直看好台日聯盟,其中最關鍵的是台日在產業結構及特色能耐都處於互補狀態。台灣在半導體製造很強,晶圓代工市占七成以上,日本則以設備、材料見長,在19項重要材料取得15項世界第一。 

台灣企業反應速度快,商品化能力強,日本雖然決策慢,但對長期研發投入既深又廣,因此台日結盟可以互補長短,在半年到一年就迭代一次的資訊半導體產業中,台日聯盟將是突破各國產業競爭的強大組合,也是地緣衝突及各國政治壁壘中一個可以突破重重限制的重大力量。

此外,南韓面對台灣挑戰的困局還有另一個重點。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將是未來十年推動全球科技與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但在這個AI大趨勢中,很顯然台灣已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從AI晶片、AI伺服器到AI PC都是被台灣產業界囊括,難怪簡立峰博士說,「AI產業受惠最大的國家就是美國及台灣。」 

最新調整布局
在昨天台積電法說會中,劉德音董事長也正式宣布退休,不過對於退休原因並沒有多加著墨。但是在記者會時有提到,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二廠目前尚未確定生產製程,仍須與當地政府及視客戶所需而定,至於在高雄將增建第三座十二吋晶圓廠,並切入二奈米先進製程。 

台積電這項宣布,顯然已對未來的全球投資布局,又做了一個重要的定錨宣誓,也是向台灣的新總統領導人,還有美國現任及未來總統釋出的一個重要訊息。接下來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策略的調整,將會在台灣持續加碼投資,至於美國則要看華府是否加速補貼核撥,才會認真考慮推動二廠進行。 

這是台積電在台灣總統大選後,因應全球地緣政治變化及對台積電本身的利害評估,所做的最新調整布局。台積電為美國廠做了一個緊急剎車的斷然處置,可以避免美國廠對台積電營運績效的拖累,這也是此次台積電法說會及記者會,釋放給投資人很重要的一個言外之意。
(本社公關部引用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