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最新消息
2
未分类
3
20230401 回顾:张忠谋创台积电,某吝啬企业家拒出资,行政院长打给他4
https://www.fcg899.com/cn/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FCG观点~tsmc与美国社会暨产业20250331 研究部引用『魏哲家前几天在台大EMBA讲座,以「如果没有台积电」为题演讲(1/16)。他妙语如珠,幽默的演讲内容,现场笑声不断,让参与者明白,为什么台积电最新的制程不可能搬到其他国家,以及全世界如果没有台积电,那么,民众不仅苹果手机不能换新,就连电冰箱、电视、汽车等产品,都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台积电,全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台积电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指出,「没有台积电,世界经济会停滞不动,如果没有台积电.当然我的对手会很高兴,但是高兴不了多久,因为没有台积电,2026年以后,所有的自动驾驶、会全部不见。」自从台积电2021年正式赴美设厂之后,市场中不少人都在担忧,台积电会不会将最新技术带到美国,使得台湾不再具有优势。在回答市场的疑虑之前,魏哲家先谈到,「如果要重复做一个台积电出来,大概要多久时间?也不长,你用2.5年时间,就可以盖一个生产线。」不过,这个2.5年,是有前提的,「要有土地、水、电、人才都够,你没有技术,那另外讲。」2.5年只是盖一个产线的时间,但每一次新技术出来,台积电至少要盖三个厂。魏哲家以3奈米为例,「盖3奈米厂要符合所有客户需求,大概5年就可以了。如果你想把台积电三奈米整个搬到任何一个国家,假设你的土地没问题、水电没问题、人才没问题。那也就用5年的时间,就可以。」而美国厂盖到现在,进度并不符合台积电原先预期。魏哲家笑著说,「我们在亚利桑那州,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受尽各种训练。」他说得幽默,全场哄堂大笑,但却点出四点外人都想像不到的难题。第一,我们以为说美国这么大,盖个房子有什么了不起,错,盖一个房子很了不起,我在亚利桑那州要盖一个生产线,第一,他们没有听过生产线是什么东西,我说,我隔壁不是有IDM(意指IDM大厂英特尔)吗?他说,那是十年前啊,现在人都跑光了,所以不会盖。魏哲家说,第一个难题,跟当地的基础建设有关,就是他们不会盖厂,最后有一半的建筑工人都是从德州找来的。第二,从来没有想过在一个地方,会碰到当地政府各种法律条规不一样。「台积电是一个很受政府照顾的公司,我们走在前面,盖各种生产线,政府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们跟台湾政府一起商量法规怎么订。」但是,到美国之后,美国政府虽然也不知道怎么订法规,但是,美国政府跟台积电说,「请你先出钱,我们用你的钱来聘请专家,来制定规则。最后,每一次开会,就有市政府的官员、用我们的钱聘请的专家、还有台积电,然后,由台积电发言、共同制定规则,制定出来才继续往前,总共制定出来的规则也才一万八千多个,花了3500万美金。」魏哲家笑说,「我不是抱怨,我只是说我的经验。」接著,他又提到了美国本地的化学品问题,美国做不出来台积电需要的等级,如果要做出来,价格会是台积电原本购买价格的五倍,「我们最后怎么解决,我们从台湾运硫酸到L.A.港口,从港口用卡车载到亚利桑那州,就算这样子都比在美国做便宜。」但明明美国半导体大厂英特尔就设厂在台积电旁边,那么,英特尔怎么面对化学品材料问题?魏哲家说,「他们看这样划算啊,所以他们也从台湾开始买。你听到这个很难相信,问他们Intel,那你以前怎么过活,他们说,以前过得很辛苦,现在有你们。」第三个难题,则与工会有关,魏哲家表示,「当初成立工会是很崇高理想,是帮工人争取比较好的福利,但之后,工会就变得很奇怪。」显见台积电在当地也遇到了劳资难题。第四个难题,则与当地政府行政速度有关,「台积电进步这么快,是因为两年半就可以盖一个生产线出来,但这两年半,我们技术一直在进步,技术每改进一次,整个生产线设计就要改变,包含产线底下接的水、电、化学品线路都要改变,每次改变都是跟著厂商一起努力,马上就做了。但在美国不行,任何改变,停下来,先把图画好,申请、批准之后再继续做。」以这样的速度来看,魏哲家直言,「最新技术跑到美国去,你认为可能吗?单单每个事情都要申请,申请完再进来,至少要花掉台湾两倍时间。」很显然地,台积电最新技术只会根留台湾,很难移到其他国家去。』20250331研究部暨公关部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20250331 FCG观点~tsmc与美国社会暨产业 2025-03-25 2026-03-25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3-25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早在1970年代中期,张忠谋还在德仪工作时就思索过一个概念:创立一家半导体公司,生产客户设计的晶片。当时,像德仪、英特尔、摩托罗拉等晶片公司大多生产自己设计的晶片。1976年3月,张忠谋向德仪的其他高层建议这种新的商业模式。

他向德仪的同仁解释,「低成本的运算力,将打开许多新应用,是目前的半导体所无法支援的」,为晶片创造出新的需求来源。晶片很快就会运用到所有领域,从手机到汽车再到洗碗机,无一不包。
他认为,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缺乏生产半导体的专业知识,所以他们比较希望把晶片制造外包给专业厂商。此外,随著技术的进步与电晶体的缩小,制造设备与研发的成本将会提高。只有生产大量晶片的公司才具有成本竞争力。

然而,德仪的其他高阶主管并未被他的概念说服。当时是1976年,每家设计晶片的公司都有晶圆制造厂,但张忠谋张预测「无晶圆厂」(fabless)的公司很快就会出现。那时德仪的获利很好,所以押注在还不存在的市场是很冒险的做法,所以那个概念后来不了了之。

但张忠谋从未忘记晶圆代工的概念。他认为,随著时间的推移,这种概念正渐趋成熟,尤其是在康维与米德的晶片设计革命,使晶片设计与晶片制造的分离变得更加容易以后(他们认为那将为半导体业创造出一个古腾堡时刻)。

台湾也有一些电子工程师抱持类似的概念。1980年代中期,协助管理台湾工研院的史钦泰曾邀请米德来台湾分享他对半导体业的古腾堡构想。因此,晶片设计与晶片制造分离的概念,在李国鼎开出空白支票请张忠谋来打造台湾的晶片业以前,已经在台湾酝酿好几年了。

李国鼎履行了承诺,为张忠谋起草的商业计画筹集资金。台湾政府为台积电提供了48%的创业资金,唯一要求的条件是张忠谋必须找一家外国晶片公司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德仪与英特尔的前同事都拒绝了张忠谋,摩尔告诉他:「你提过很多好主意,但这个概念不算。」不过,张忠谋说服了荷兰的半导体公司飞利浦出资5800万美元,并转移其生产技术及授予智慧财产权,以换取台积电27.5%的股份。

其余的资金是向台湾的富豪募集,他们是被台湾政府「要求」投资的。张忠谋解释:「通常是政府的部会首长打电话给台湾的企业家,请他投资。」政府请台湾几个最富有的家族出资,这些家族拥有专门从事塑胶、纺织、化工的公司。

一位企业家与张忠谋会面三次后,拒绝投资,台湾的行政院长直接打电话给那位吝啬的企业家,提醒他:「过去20年,政府一直对你很好,你最好现在就为政府做点什么。」张忠谋成立晶片代工厂的支票很快就到位了。政府也为台积电提供丰厚的税赋优惠,确保该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做投资。打从创立之初,台积电就不是一家真正的民营企业,而是台湾政府的专案。

台积电早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与美国晶片业的紧密关连。该公司的多数客户是美国的晶片设计公司,许多高层员工曾在矽谷工作。19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台积电有一半的业绩是来自美国公司。与此同时,台积电的多数高阶主管都在美国的大学拿过博士学位。

这种共生关系让台湾与矽谷双双受惠。在台积电出现以前,几家主要位於矽谷的小公司曾尝试在晶片设计方面开创事业,它们把晶片制造外包,避免自己建造晶圆厂的成本。这些「无晶圆厂」的公司有时能说服有闲置产能的大型晶片制造商来生产他们的晶片。

然而,大型的晶片制造商有自己的生产计画,这些小公司面对大厂时一直处於次要地位。更糟的是,它们始终面临一种风险:生产伙伴可能窃取他们的设计概念。而且各大晶片制造商的制程略有不同,它们也必须掌握那些差异。不建造晶圆厂可以大幅降低创业成本,但依赖竞争对手制造晶片始终是一种有风险的商业模式。

台积电的成立,让所有的晶片设计公司有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张忠谋承诺台积电永远不会设计晶片,只专注於制造晶片。台积电不与客户竞争,只要客户成功,台积电就会成功。十年前,米德预言晶片制造业会出现古腾堡时刻,但有一个关键差异。当时的德国印刷商曾试图垄断印刷业,但失败了。他无法阻止他的技术在欧洲迅速传播,让作家与印刷店都受益。

在晶片业,张忠谋的代工模式藉由降低创业成本,促成了数十家新「作者」,也就是无晶圆厂的晶片设计公司,这些公司把运算力嵌入各种设备中,藉此改变了科技业。然而,「创作」的普及与数位印刷术的垄断是一起发生的。晶片制造的规模经济需要不断的产业整合。

哪家公司生产的晶片量最多,它就有内在的优势,可提升良率,并把资本投资的成本分摊给更多的客户。台积电的事业在1990年代蓬勃发展,其制程不断地改进。张忠谋想成为数位时代的古腾堡,最后他的影响力是更加地强大深远。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张忠谋、台积电,以及台湾正逐渐主导世界最先进晶片的生产。
本文摘自天下杂志出版《晶片战争:矽时代的新赛局,解析地缘政治下全球最关键科技的创新、商业模式与台湾的未来》
(20230401研究部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