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最新消息
2
未分类
3
20230106 巨大机械的风波4
https://www.fcg899.com/cn/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FCG观点~搞懂川普2.0 经济学分析贸易战、降息与美元贬值的全球连锁效应本社 研究部 2025 5/1我们活在一个快速变迁、人事物纠结缠绕的时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以下我们要谈的是:如果你是美国总统川普,你会带领美国怎么做?你知道川普现在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吗?~是钱。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钱,甚至可以说是想钱想疯了。为什么?因为美国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历史新高,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光是每年要支付的利息,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美国政府需要继续发债借钱,才能运作下去。但要有人愿意借,就必须把利息提高,超过银行的存款利率,才吸引得了资金。美国的短期国债,加上一年期的国债,规模已经来到15兆美元,而且很快就要到期。如果没有钱还,那就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目前,美国政府的总债务是36兆美元。这个数字不只是大,它代表著一整个系统的压力,正一点一滴压在川普的思维里,让他不得不每天都在想:怎么样可以撑下去,怎么样可以把钱弄回来?但问题来了,如果美国政府发的新债利息比银行利率还低,那谁会愿意买?没人买,就等於没钱可借。所以,美国政府只能选择提高债券的票面利息。现在Fed的基准利率在4%以上,这意味著,美国政府想发新债来还旧债,利息就必须高於4%,不然根本没人理你。现在市面上约有15兆美元的短期与一年期国债,如果按照4%的票面利率来计算,每年光这部分就要偿还6,000亿美元的利息。这还没完,美国中长期的国债还有20兆美元,平均利率大概是2%,一年利息又是4,000亿美元。这两笔加起来,2025年美国政府光是付利息就要1兆美元,差不多占美国GDP的3.4%。这是什么概念?你知道2024年台湾 的GDP是多少吗?是7,932.43亿美元。也就是2,300万台湾人,一整年不吃不喝拼命工作所创造的财富,还不够美国政府来付债息。这不是夸张,是现实。而且问题不只是债多,问题更在於债务增加的速度,快得惊人。从1985年美国成为净债务国以来,国债一路飙升。除债务额创历史新高。更惊人的是飙升的速度。2024年1月,总额是34兆;到7月变成35兆,其间只用了7个月;到了11月来到36兆,更仅用了3个月。这不是正常国家该有的节奏,已是冲向悬崖边的步调。这种状况不免让人联想到与美债是否已出现庞式结构的特性:第一,美债高度仰赖「借新还旧」,一旦新债发不出去,资金断链,违约风险就立刻浮现。第二,美债高度依赖国家信用,一旦信用出问题,像是信评被下调,信心瓦解,美债的吸引力就会瞬间崩盘。第三,在规模扩张上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这些将谕示些什么?想想庞式结构的结局你便可知。现在,你或许可以稍微理解川普为什么满脑子都是钱,为什么他每一个动作看起来都像在冲突边缘打转。因为,时间不多了。国家要减少债务,方法其实很有限:开源、节流,还有让美元贬值。开源的部分,川普出手非常直接:第一招:打贸易战,对全世界加关税,美其名是保护本国产业,实际是提高税收;原因很简单,美国的产业早就空洞化了,很多东西根本自己生产不了,只能靠进口。如果你对这些进口商品加税,政府税收就会自然增加。2004年美国的进口总额是4.22兆美元。如果针对这些商品加徵10%的关税,理论上可以进帐超过4,000亿美元。这就是川普的算盘,对外看似强硬,实则是在补政府财政的破洞。第二招:卖金卡,一张500万美元,卖的是象徵、卖的是人脉。第三招:向乌克兰、台湾、韩国、日本、欧洲等盟友开口,要钱、要资源,叫做「让你当朋友不是免费的」。川普在节流方面也没客气。上任后对联邦部门大刀阔斧裁员,目标是砍掉5-10%的公务人员。还列出一大堆政府资产准备变卖,包括FBI总部在内。这些措施若执行落实,每年当可省下许多钱用来付利息。然而,最关键的大招是让美元贬值。只要美元贬10%,债务就自然被稀释10%。同时,也意味著商品价格会大幅上升,连带的联邦政府徵收的税收也大幅增加。例如:去年卖1,000元的商品,政府抽200元税;今年因为通货膨胀,该商品涨到2,000元,政府就可抽到400元。税率没变但实收翻倍,这就是川普真正想干的事:用贬值的方式,来赖掉那笔庞大的国债。疫情期间,美国财政部与联准会大举印钞,让市场充满美元。那时是为了救急,把经济从封城和停摆中拉回来。但疫情一过,马上切换成快速升息模式,短时间内把利率拉到5%。这一波猛操作下来,物价指数也出现明显下滑,看起来就像一场「成功的硬著陆」。本来Fed看到通膨下滑后,也准备要降息了。但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降息后不久,物价又开始明显反弹。这个时候,照理说,Fed应该暂停降息,甚至继续维持高利率一段时间,来压住第二波通膨的火苗。但川普不这么想。他持续对Fed施压,要他们尽快降息,这动作背后其实是一整套「刻意让美元贬值」的逻辑。美元贬值,对谁最有利?当然不是穷人。穷人手上的钱是现金,而现金是最先被贬值的。当你什么都没有,只靠手里那点现金过日子时,美元一贬,你的生活就瞬间变得更困难。房租贵了,超市东西贵了,你的生活却没多一分收入。反过来,有钱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手上持有的不是现金,而是资产:企业、股票、不动产。而这些资产会因为美元贬值而升值,而且升值的幅度往往还超过美元的贬值幅度。所以这场货币贬值的游戏,其实是一场资产阶级的「财富再膨胀计画」。川普知道这个逻辑,他也选择站在这边。所以让Fed降息、让美元走弱,是他眼中最快能让资产价值膨胀、税收增加、债务缩水的「三赢策略」。但代价是什么?是底层人民的困境更深,是通膨压力的死灰复燃。这时候,整个局势就出现了第二个悖论。川普让美元贬值,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伤害底层人民,但其实他是有配套措施的。他是有节奏地打一场货币与贸易的组合战。关键在於「贬值」搭配「贸易战」。当美国对全世界发动贸易战,外国商品进入美国的价格自然大幅上升。这时候,美国企业突然发现自己有竞争力了,因为进口变贵,国内生产反而划算。这样一来,企业就会有扩大生产的需求,工厂要动起来了,机器要重新运转了。但问题也来了,扩大生产需要钱。钱从哪来?当然是从银行借。可现在的贷款利率高得吓人,企业根本不敢借、不想借、也借不起。於是川普另一手就出来了:逼迫Fed降息。只有让利率降下来,企业才敢大量借钱,启动生产线,开始扩张。企业扩张了,自然就需要大量员工。那些原本失业或勉强维生的底层民众,突然之间找得到更好的工作了。此时,虽然物价涨,但他们有了稳定收入,日子也变得没那么难熬。你要知道,对很多人来说,真正的痛苦不是物价,而是没工作、没收入或低收入。现在川普这一套骚操作,让他们有事可做、有钱可赚,虽然物价贵了点,但生活反而比过去稳定了。这就是川普的悖论:一边让美元贬值、物价上涨,看似对底层不利;但另一边,透过贸易战加降息,启动制造业扩张,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反而让底层生活获得实质改善。贸易战 + 降息 = 美国制造业的再启动。如果Fed真的如川普所愿,把基准利率降下来,那美国政府每年要付的利息就会大幅下降。这不是小数目,是几千亿级别的减少,等於每年从债务压力中多喘一口气。再来,如果美元能再贬值10%,那就等於美国的整体债务也被「自然稀释」了10%。这就像你欠100万,但货币贬值后实际只还90万的价值,用一种合法又看不见的方式,把债务从系统里削掉。更进一步,如果美国制造业真的重新站起来,不只是就业机会变多,政府的税收也会直接增加。几千亿的额外税收不是梦,因为一旦产业链回流、工厂扩张、公司获利,政府就有更多可以抽的税源。再搭配之前提到的开源节流,关税、资产变卖、大幅裁员等连环拳,这一整套操作下来,美国政府的债务就可能不是死局,而是有机会开始减少的棋局。这就是川普路线的核心策略。对美国来说,这不只是经济政策,而是一场结合贸易、金融、货币、债务与政治的全方位战略。一场试图把美国从巨债压力中拉出来的豪赌。而这场赌局,从某个角度来看,不无成功的可能性,也受到许多美国民意的支持。但话说回来,川普这一连串操作,总要有人亏吧?没错,亏的人其实不少。最直接受伤的,就是那些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你想想看,如果你只是把一堆钱放在利率下滑、货币贬值的美债上,你肯定是亏大了。利息变少,实质购买力也在缩水。这种情况下,拿著美债就像拿著一张越来越不值钱的兑换券。但事情没有你想的这般简单。如果你不只是被动持债,而是能够积极利用贸易战带来的局势,那情况可能改观。因为当美国对其他国家发动贸易战后,那些国家出口到美国的难度上升,赚不到美元。美元不好赚,就变得更稀有、更难得。这时就出现一个新的悖论:美元在美国国内不断贬值,但在国际上却有升值的压力。为什么?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大家都要用它?当全球出口商难以从美国市场赚到美元,各国获得美元的难度上升,国际市场上的美元数量就变少。流通量一减,美元自然在国际上升值。有趣的是,很多政府与企业为了维持出口竞争力,会选择让自己国家的货币相对美元贬值,这样做的结果是,美元虽然在美国国内变得不值钱,但在国际市场上反而变得更值钱。这种双重定价,是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所造成的。换句话说,川普这场赌局不只是操作美国内部的财政与经济,而是同时牵动了全球资金、贸易与货币政策的神经。你以为他只是在玩利率跟关税,其实他是在打一场跨国货币与权力的战争。当川普这套美元贬值与贸易战双轨策略一出手,全世界的国家,也就自动分成了两类。第一类,是手上握有大量美债与外汇存底的国家。他们有选择权,可以开始抛售美债、换回美元,再转身去全球市场上抢购资源与资产。不管是能源、矿产、技术,还是其他稀缺财货,这些都是可以用美元当筹码去收购的优质资产。对这些国家来说,这是一场机会,一场提前布局未来的全球性资源争夺战。第二类,则是那些背负著庞大美元外债的国家。他们手中没有美元,只能靠出口商品来赚美元。但现在贸易战开打,出口困难重重,美元变得难赚,这时候他们只能选择让本国货币贬值,来提升商品的出口竞争力。然而,这是一条流血的道路。因为货币一贬,利润缩水,企业生存困难,经济开始流失现金。而当美元收入不足,又必须拿美元去还债、付利息,那些原本就脆弱的国家经济体,很快就会出现债务违约、企业倒闭、资产价格崩跌等连锁反应。这时候,有美元的国家,或者是潜伏在全球的美国资本家,就会低价接手那些陷入危机的资产,进一步完成全球版的「底部收割」。而在这场美元荒当中,黄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黄金是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硬通货,不受某一国的政策操控。所以各国央行纷纷开始抢购黄金,也因此推高了黄金价格,让黄金成为另一个全球战略资源。但问题是,黄金的数量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撑这么庞大的国际金融与贸易体系。美元还是唯一具有全球流通力的主体货币,当它开始紧缩或贬值,整个世界就会陷入美元荒的结构性困境。所以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美元贬值对谁杀伤力最大?不是别人,是美国底层的人民,还有那些美元储备极少的国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国家,他们才是真正被川普这套政策牺牲掉的输家。总而言之,川普的操作不只是为了短期选举,而是想用非常手段让美国撑过这一波高债时代。他让美元贬值、压低利率、打关税战、刺激制造业、削减支出、卖政府资产,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是乱出招,但其实背后有一整套逻辑。这是一场美国的财政自救,也是一场以全球为代价的经济战争。你以为他只是在搞美国内政,其实他是在对整个世界出手。这不是一场内政操作,这是一场地缘经济的全面重构。(本社研究部 5/1)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5248.html 20250501 FCG观点~川普2.0操作 关税 汇率 降息 制造业投资~如履薄冰 2025-05-18 2026-05-18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5248.html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524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5-18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5248.html

巨大机械库存暴冲,真是因为不景气?
专家:财报研究深一点,你才会知道真相

文章先铺陈巨大机械的库存以往就比同业高,给人一种高库存是正常的FU,标题是「景气好的高库存:卖到同业眼红的赢家」,还引述同业说法帮巨大机械洗白如下(「巨大一向库存比别人高,前两年我们没车,也很羡慕它有车卖,也不能说什么。」一家上市柜自行车厂高层说。),这句引述的意思是说:我的库存原本就那么高,高库存先前也有帮公司赚到钱,市场在罗嗦什么?

接下来,顺理成章就转到景气坏的时候了,标题下的是「景气坏的高库存:应变不及,反沦为首当其冲的受灾户」,这个标题连同上一段就告诉你:我高库存原本就正常,今年景气这样子,不是我的错。
(延伸阅读:欧美解封,害巨大库存暴冲,真是这样吗?专家:接下来要关注两大指标)


跟景气好那段一样的套路,商周也引用业内人士的评语来佐证,这次引用了会计师说:「巨大合理存货天数应是100至120天,现在飙到180天,应收帐款也暴增,这就是销售不如预期。」一位资深会计师分析巨大财报说。

很好奇,是哪个资深会计师,会对巨大机械的财报做出这么无知而且离谱错误的分析?或者这是商周记者编造出来的会计师佐证词?

关键质疑一:巨大合理存货天数应是100至120天,现在飙到180天,说法合理吗?

这张图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巨大机械的库存水位从2021年第3季开始就异常攀升到141天,到2021年第4季就达到167天,峰值出现在2022年第2季180天。
(延伸阅读:45天,巨大展延票期对中小企业的三个启示)

所以,巨大机械的库存绝对不是「现在」突然攀升,而是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攀升,记者引用会计师说法强调「现在」,会给读者错误的认知,觉得这是最近才碰到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存在一年多了,只是「现在」才爆炸。

关键质疑二、何谓「应收帐款也暴增」?

巨大机械2022Q3/2021Q4/2021Q3,其应收帐款金额分别是176亿/143亿/130亿,从绝对金额看起来,今年第3季比去年底,或是比去年同期增长30、40亿,看起来数字不小;但以巨大机械合并报表总资产达到900亿的规模而言,这个金额称得上是暴增吗?

而且,如上图,检视应收帐款天数,今年的天数跟去年一样维持在低档区,比过去长期的天数都低,这种状况下,我们一般也不会用暴增来形容公司的应收帐款。

关键质疑三、何谓「销售不如预期」?

2011年,巨大营收481.2亿,2021年巨大营收818.4亿,10年增长70%,复合年增长率5.5%。

2001年,巨大营收145.8亿,2021年巨大营收818.4亿,20年增长461%,复合年增长率9.0%。

2022年,前三季巨大营收708.7亿,2021年前三季巨大营收619.4亿,2022年前3季巨大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速是14.4%。

无论用近10年或近20年数字来看,公司长期业绩年增速都低於10%,今年前三季业绩增速已达14.4%,这种成绩还认为是「销售不如预期」,是不是对公司太苛求了?难不成这个会计师认为,公司业绩要成长30%或是40%才合理?

文章前两大段用「景气」这个主轴,成功美化读者对巨大机械的认知后,最后一大段开始平衡报导,故标题这样下:「短线有撑,若2023下半年无改善将掀产业危机」

这一整大段写得比较中规中矩,没有特别扭曲事实,但下面这段文字露馅了两件事情。

「巨大发言人李书耕回应,假如巨大状况真那么糟,就不会采取限期展期,会这样做,就是有信心明年3月前解决问题,恢复正常营运,这次主要是因应代工客户需求,基於危机意识考量,才做分摊风险的展期要求,此外,虽然巨大今年还未减产,但不排除明年会采取保质减量策略因应。」

第一、巨大机械「吃人够够」

上篇短评一开始就提到,巨大机械跟供应商展延帐期的理由是:
[随著疫情逐渐散去,在世界各国之逐渐解封下,自行车之爆发潮亦如雪崩一般,一夕崩解,市场库存之高,自行车产业从爆发成长到现在面临雪崩!市场库存之高,自1970年代至今前所未见!从DEALER端,到WHOLESALER端,乃至於组车厂皆创库存之历史新高!市场出现高库存低流动之严峻情势,实所罕见,而相继浮现更严重之问题为现金流量短缺,所有客户几乎同时要求延后票期至120天,巨大基於与客户共荣共好之合作原则,责无旁贷,理应全力协助。]

对比上面两段文字就可以理解,原来巨大机械一开始说的[所有客户]单纯是指占其营收35%的代工客户,但其自身品牌业务的65%其实是不受影响的。

这就更印证了巨大机械对其供应商吃人够够的态度了,因为如果只是代工客户的票期延后,对应收部位和现金流量的冲击应该只有原先预估最高180亿的1/3左右,约莫40-60亿左右,先不讲公司2022年第3季的帐上现金库存有130亿元,光是2022年11月现增收到的40亿元就差不多足够应付了(不过现增理由是偿还银行借款,还是要走这段金流后再从银行搬钱,总归转得动就是了),完全不需要这样苛待供应商。

第二,虽然巨大今年还未减产,但不排除明年会采取保质减量策略因应。

发言人自爆了。
库存水位从去年底就比历史正常水位高了50%,搞了快一年还未减产控制库存,这是疫情问题?景气问题?还是管理层的问题?

结论:
一,其实台湾媒体大量充斥类似巨大机械今天这篇这种美化「洗白」文,只要认真拆解数字后,理性看待就可以看穿,这也是为什么尼莫一直强调,做价值投资者要有能力拆解财报,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话,单纯看报导,很容易被「带风向」误导。

二,重申:巨大机械这次事情,绝大部分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人祸」,而非疫情或战争或通膨等「天灾」。

三,修正,上一篇文章估计,十一月份时公司帐上现金水位约200亿应有高估,因为发公司债的40亿已在第3季入帐而非第4季;剔除这部分后,帐上现金水位约170亿。修正,如果只有代工客户要求展延票期,来自经销商的应收帐款风险「目前」会比上一篇文章预估的低,但之后会不会恶化,也要求跟代工客户一样展延?还有待观察。
(20230106本社公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