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最新消息
2
未分类
3
20230106 巨大机械的风波4
https://www.fcg899.com/cn/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FCG观点~tsmc与美国社会暨产业20250331 研究部引用『魏哲家前几天在台大EMBA讲座,以「如果没有台积电」为题演讲(1/16)。他妙语如珠,幽默的演讲内容,现场笑声不断,让参与者明白,为什么台积电最新的制程不可能搬到其他国家,以及全世界如果没有台积电,那么,民众不仅苹果手机不能换新,就连电冰箱、电视、汽车等产品,都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台积电,全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台积电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指出,「没有台积电,世界经济会停滞不动,如果没有台积电.当然我的对手会很高兴,但是高兴不了多久,因为没有台积电,2026年以后,所有的自动驾驶、会全部不见。」自从台积电2021年正式赴美设厂之后,市场中不少人都在担忧,台积电会不会将最新技术带到美国,使得台湾不再具有优势。在回答市场的疑虑之前,魏哲家先谈到,「如果要重复做一个台积电出来,大概要多久时间?也不长,你用2.5年时间,就可以盖一个生产线。」不过,这个2.5年,是有前提的,「要有土地、水、电、人才都够,你没有技术,那另外讲。」2.5年只是盖一个产线的时间,但每一次新技术出来,台积电至少要盖三个厂。魏哲家以3奈米为例,「盖3奈米厂要符合所有客户需求,大概5年就可以了。如果你想把台积电三奈米整个搬到任何一个国家,假设你的土地没问题、水电没问题、人才没问题。那也就用5年的时间,就可以。」而美国厂盖到现在,进度并不符合台积电原先预期。魏哲家笑著说,「我们在亚利桑那州,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受尽各种训练。」他说得幽默,全场哄堂大笑,但却点出四点外人都想像不到的难题。第一,我们以为说美国这么大,盖个房子有什么了不起,错,盖一个房子很了不起,我在亚利桑那州要盖一个生产线,第一,他们没有听过生产线是什么东西,我说,我隔壁不是有IDM(意指IDM大厂英特尔)吗?他说,那是十年前啊,现在人都跑光了,所以不会盖。魏哲家说,第一个难题,跟当地的基础建设有关,就是他们不会盖厂,最后有一半的建筑工人都是从德州找来的。第二,从来没有想过在一个地方,会碰到当地政府各种法律条规不一样。「台积电是一个很受政府照顾的公司,我们走在前面,盖各种生产线,政府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们跟台湾政府一起商量法规怎么订。」但是,到美国之后,美国政府虽然也不知道怎么订法规,但是,美国政府跟台积电说,「请你先出钱,我们用你的钱来聘请专家,来制定规则。最后,每一次开会,就有市政府的官员、用我们的钱聘请的专家、还有台积电,然后,由台积电发言、共同制定规则,制定出来才继续往前,总共制定出来的规则也才一万八千多个,花了3500万美金。」魏哲家笑说,「我不是抱怨,我只是说我的经验。」接著,他又提到了美国本地的化学品问题,美国做不出来台积电需要的等级,如果要做出来,价格会是台积电原本购买价格的五倍,「我们最后怎么解决,我们从台湾运硫酸到L.A.港口,从港口用卡车载到亚利桑那州,就算这样子都比在美国做便宜。」但明明美国半导体大厂英特尔就设厂在台积电旁边,那么,英特尔怎么面对化学品材料问题?魏哲家说,「他们看这样划算啊,所以他们也从台湾开始买。你听到这个很难相信,问他们Intel,那你以前怎么过活,他们说,以前过得很辛苦,现在有你们。」第三个难题,则与工会有关,魏哲家表示,「当初成立工会是很崇高理想,是帮工人争取比较好的福利,但之后,工会就变得很奇怪。」显见台积电在当地也遇到了劳资难题。第四个难题,则与当地政府行政速度有关,「台积电进步这么快,是因为两年半就可以盖一个生产线出来,但这两年半,我们技术一直在进步,技术每改进一次,整个生产线设计就要改变,包含产线底下接的水、电、化学品线路都要改变,每次改变都是跟著厂商一起努力,马上就做了。但在美国不行,任何改变,停下来,先把图画好,申请、批准之后再继续做。」以这样的速度来看,魏哲家直言,「最新技术跑到美国去,你认为可能吗?单单每个事情都要申请,申请完再进来,至少要花掉台湾两倍时间。」很显然地,台积电最新技术只会根留台湾,很难移到其他国家去。』20250331研究部暨公关部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20250331 FCG观点~tsmc与美国社会暨产业 2025-03-25 2026-03-25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3-25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巨大机械库存暴冲,真是因为不景气?
专家:财报研究深一点,你才会知道真相

文章先铺陈巨大机械的库存以往就比同业高,给人一种高库存是正常的FU,标题是「景气好的高库存:卖到同业眼红的赢家」,还引述同业说法帮巨大机械洗白如下(「巨大一向库存比别人高,前两年我们没车,也很羡慕它有车卖,也不能说什么。」一家上市柜自行车厂高层说。),这句引述的意思是说:我的库存原本就那么高,高库存先前也有帮公司赚到钱,市场在罗嗦什么?

接下来,顺理成章就转到景气坏的时候了,标题下的是「景气坏的高库存:应变不及,反沦为首当其冲的受灾户」,这个标题连同上一段就告诉你:我高库存原本就正常,今年景气这样子,不是我的错。
(延伸阅读:欧美解封,害巨大库存暴冲,真是这样吗?专家:接下来要关注两大指标)


跟景气好那段一样的套路,商周也引用业内人士的评语来佐证,这次引用了会计师说:「巨大合理存货天数应是100至120天,现在飙到180天,应收帐款也暴增,这就是销售不如预期。」一位资深会计师分析巨大财报说。

很好奇,是哪个资深会计师,会对巨大机械的财报做出这么无知而且离谱错误的分析?或者这是商周记者编造出来的会计师佐证词?

关键质疑一:巨大合理存货天数应是100至120天,现在飙到180天,说法合理吗?

这张图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巨大机械的库存水位从2021年第3季开始就异常攀升到141天,到2021年第4季就达到167天,峰值出现在2022年第2季180天。
(延伸阅读:45天,巨大展延票期对中小企业的三个启示)

所以,巨大机械的库存绝对不是「现在」突然攀升,而是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攀升,记者引用会计师说法强调「现在」,会给读者错误的认知,觉得这是最近才碰到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存在一年多了,只是「现在」才爆炸。

关键质疑二、何谓「应收帐款也暴增」?

巨大机械2022Q3/2021Q4/2021Q3,其应收帐款金额分别是176亿/143亿/130亿,从绝对金额看起来,今年第3季比去年底,或是比去年同期增长30、40亿,看起来数字不小;但以巨大机械合并报表总资产达到900亿的规模而言,这个金额称得上是暴增吗?

而且,如上图,检视应收帐款天数,今年的天数跟去年一样维持在低档区,比过去长期的天数都低,这种状况下,我们一般也不会用暴增来形容公司的应收帐款。

关键质疑三、何谓「销售不如预期」?

2011年,巨大营收481.2亿,2021年巨大营收818.4亿,10年增长70%,复合年增长率5.5%。

2001年,巨大营收145.8亿,2021年巨大营收818.4亿,20年增长461%,复合年增长率9.0%。

2022年,前三季巨大营收708.7亿,2021年前三季巨大营收619.4亿,2022年前3季巨大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速是14.4%。

无论用近10年或近20年数字来看,公司长期业绩年增速都低於10%,今年前三季业绩增速已达14.4%,这种成绩还认为是「销售不如预期」,是不是对公司太苛求了?难不成这个会计师认为,公司业绩要成长30%或是40%才合理?

文章前两大段用「景气」这个主轴,成功美化读者对巨大机械的认知后,最后一大段开始平衡报导,故标题这样下:「短线有撑,若2023下半年无改善将掀产业危机」

这一整大段写得比较中规中矩,没有特别扭曲事实,但下面这段文字露馅了两件事情。

「巨大发言人李书耕回应,假如巨大状况真那么糟,就不会采取限期展期,会这样做,就是有信心明年3月前解决问题,恢复正常营运,这次主要是因应代工客户需求,基於危机意识考量,才做分摊风险的展期要求,此外,虽然巨大今年还未减产,但不排除明年会采取保质减量策略因应。」

第一、巨大机械「吃人够够」

上篇短评一开始就提到,巨大机械跟供应商展延帐期的理由是:
[随著疫情逐渐散去,在世界各国之逐渐解封下,自行车之爆发潮亦如雪崩一般,一夕崩解,市场库存之高,自行车产业从爆发成长到现在面临雪崩!市场库存之高,自1970年代至今前所未见!从DEALER端,到WHOLESALER端,乃至於组车厂皆创库存之历史新高!市场出现高库存低流动之严峻情势,实所罕见,而相继浮现更严重之问题为现金流量短缺,所有客户几乎同时要求延后票期至120天,巨大基於与客户共荣共好之合作原则,责无旁贷,理应全力协助。]

对比上面两段文字就可以理解,原来巨大机械一开始说的[所有客户]单纯是指占其营收35%的代工客户,但其自身品牌业务的65%其实是不受影响的。

这就更印证了巨大机械对其供应商吃人够够的态度了,因为如果只是代工客户的票期延后,对应收部位和现金流量的冲击应该只有原先预估最高180亿的1/3左右,约莫40-60亿左右,先不讲公司2022年第3季的帐上现金库存有130亿元,光是2022年11月现增收到的40亿元就差不多足够应付了(不过现增理由是偿还银行借款,还是要走这段金流后再从银行搬钱,总归转得动就是了),完全不需要这样苛待供应商。

第二,虽然巨大今年还未减产,但不排除明年会采取保质减量策略因应。

发言人自爆了。
库存水位从去年底就比历史正常水位高了50%,搞了快一年还未减产控制库存,这是疫情问题?景气问题?还是管理层的问题?

结论:
一,其实台湾媒体大量充斥类似巨大机械今天这篇这种美化「洗白」文,只要认真拆解数字后,理性看待就可以看穿,这也是为什么尼莫一直强调,做价值投资者要有能力拆解财报,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话,单纯看报导,很容易被「带风向」误导。

二,重申:巨大机械这次事情,绝大部分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人祸」,而非疫情或战争或通膨等「天灾」。

三,修正,上一篇文章估计,十一月份时公司帐上现金水位约200亿应有高估,因为发公司债的40亿已在第3季入帐而非第4季;剔除这部分后,帐上现金水位约170亿。修正,如果只有代工客户要求展延票期,来自经销商的应收帐款风险「目前」会比上一篇文章预估的低,但之后会不会恶化,也要求跟代工客户一样展延?还有待观察。
(20230106本社公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