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最新消息
2
未分类
3
20230206 産业链融合AI是解决供应链脱鈎的最佳策略4
https://www.fcg899.com/cn/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FCG观点~tsmc与美国社会暨产业20250331 研究部引用『魏哲家前几天在台大EMBA讲座,以「如果没有台积电」为题演讲(1/16)。他妙语如珠,幽默的演讲内容,现场笑声不断,让参与者明白,为什么台积电最新的制程不可能搬到其他国家,以及全世界如果没有台积电,那么,民众不仅苹果手机不能换新,就连电冰箱、电视、汽车等产品,都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台积电,全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台积电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指出,「没有台积电,世界经济会停滞不动,如果没有台积电.当然我的对手会很高兴,但是高兴不了多久,因为没有台积电,2026年以后,所有的自动驾驶、会全部不见。」自从台积电2021年正式赴美设厂之后,市场中不少人都在担忧,台积电会不会将最新技术带到美国,使得台湾不再具有优势。在回答市场的疑虑之前,魏哲家先谈到,「如果要重复做一个台积电出来,大概要多久时间?也不长,你用2.5年时间,就可以盖一个生产线。」不过,这个2.5年,是有前提的,「要有土地、水、电、人才都够,你没有技术,那另外讲。」2.5年只是盖一个产线的时间,但每一次新技术出来,台积电至少要盖三个厂。魏哲家以3奈米为例,「盖3奈米厂要符合所有客户需求,大概5年就可以了。如果你想把台积电三奈米整个搬到任何一个国家,假设你的土地没问题、水电没问题、人才没问题。那也就用5年的时间,就可以。」而美国厂盖到现在,进度并不符合台积电原先预期。魏哲家笑著说,「我们在亚利桑那州,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受尽各种训练。」他说得幽默,全场哄堂大笑,但却点出四点外人都想像不到的难题。第一,我们以为说美国这么大,盖个房子有什么了不起,错,盖一个房子很了不起,我在亚利桑那州要盖一个生产线,第一,他们没有听过生产线是什么东西,我说,我隔壁不是有IDM(意指IDM大厂英特尔)吗?他说,那是十年前啊,现在人都跑光了,所以不会盖。魏哲家说,第一个难题,跟当地的基础建设有关,就是他们不会盖厂,最后有一半的建筑工人都是从德州找来的。第二,从来没有想过在一个地方,会碰到当地政府各种法律条规不一样。「台积电是一个很受政府照顾的公司,我们走在前面,盖各种生产线,政府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们跟台湾政府一起商量法规怎么订。」但是,到美国之后,美国政府虽然也不知道怎么订法规,但是,美国政府跟台积电说,「请你先出钱,我们用你的钱来聘请专家,来制定规则。最后,每一次开会,就有市政府的官员、用我们的钱聘请的专家、还有台积电,然后,由台积电发言、共同制定规则,制定出来才继续往前,总共制定出来的规则也才一万八千多个,花了3500万美金。」魏哲家笑说,「我不是抱怨,我只是说我的经验。」接著,他又提到了美国本地的化学品问题,美国做不出来台积电需要的等级,如果要做出来,价格会是台积电原本购买价格的五倍,「我们最后怎么解决,我们从台湾运硫酸到L.A.港口,从港口用卡车载到亚利桑那州,就算这样子都比在美国做便宜。」但明明美国半导体大厂英特尔就设厂在台积电旁边,那么,英特尔怎么面对化学品材料问题?魏哲家说,「他们看这样划算啊,所以他们也从台湾开始买。你听到这个很难相信,问他们Intel,那你以前怎么过活,他们说,以前过得很辛苦,现在有你们。」第三个难题,则与工会有关,魏哲家表示,「当初成立工会是很崇高理想,是帮工人争取比较好的福利,但之后,工会就变得很奇怪。」显见台积电在当地也遇到了劳资难题。第四个难题,则与当地政府行政速度有关,「台积电进步这么快,是因为两年半就可以盖一个生产线出来,但这两年半,我们技术一直在进步,技术每改进一次,整个生产线设计就要改变,包含产线底下接的水、电、化学品线路都要改变,每次改变都是跟著厂商一起努力,马上就做了。但在美国不行,任何改变,停下来,先把图画好,申请、批准之后再继续做。」以这样的速度来看,魏哲家直言,「最新技术跑到美国去,你认为可能吗?单单每个事情都要申请,申请完再进来,至少要花掉台湾两倍时间。」很显然地,台积电最新技术只会根留台湾,很难移到其他国家去。』20250331研究部暨公关部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20250331 FCG观点~tsmc与美国社会暨产业 2025-03-25 2026-03-25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FCG福韬略国际谘询有限公司 302新竹县竹北市复兴二路229号7F-1&7-6(双翼大楼)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3-25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fcg899.com/cn/hot_512207.html

産业链融合AI是解决供应链脱鈎的最佳策略
徐作圣 FCG技术长&阳明交通大学 退休教授 2023 1/28

2023年将是起伏震荡的一年,春节前有报导指出供应链脱鈎的危机,地缘政治也朝「去」全球化、「去」自由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资通讯硬体及消费系统産品的代工。因应此一大势,虽台商各有盘算 

2023台商的布局必须同时兼顾"红色供应链"及"供应链脱鈎"的双重威胁,面对供应链脱及"先进品牌大厂「养、套、杀」的操作",台商因应之道呈现两极化的发展,部分企选择留在大陆深耕技术创新/内需市场且另谋其他海外发展的机会;另外也有部分企业计划选择跟进脚步,外移东南亚以规避供应链脱鈎的威胁,继续移地从事代工的业务;前者属「前瞻创新、深谋远虑、长线布局」而后者则显得「保守谨慎、墨守成规」。 

制造业与智能科技融合转型的呼声再度浮上台面,在数位汇流及智能的环境中「供应链」与「产业链」的更迭也将随外部环境而有所更动,但讽刺的是,台湾官员不但产业链、供应链搞得含混不清,但更令人不解的是:政府似乎应该认真思考过解决供应链脱鈎及转型的问题,甚至要知道有那几种智能技术能够真正帮助厂商在脱鈎的局面中重生。 

产业链及供应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於经济学领域,其目标在以产业上中下游垂直体系及产业群聚为目标,有策略面、市场竞争面、组织治理面的规划;后者属於管理学领域,涵盖范围包括垂直产业链及水平市场面的内容,强调产规模经济与范畴经济的优势、全面优化及运筹效率的提升。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产业链垂直整合是最主要的经营方式,也就是钱德勒资本主义(Chandlerian Capitalism)的实践,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自技术卓越、市场营销、组织治理等。在资本主义大国迈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外部化、部分整合(Taper Integration)、内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供应链」的说法,理论上是以本身产业链基础国际化,结合当地资源作更有效率的运作及成本管控,但事实上这种供应链操作模式具有高度剥夺主义、殖民主义的色彩。 

1980年代自由主义推动了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基本上延袭了德勒资本主义的操作模式,资通讯技术的兴起使得供应链的分工、优化更加细致。2000年以来,数位技术及Web2.0网路的兴起造成新一波的转型风潮,制造业在「数位化、服务业化」的过程中,中央集权式的「平台经营」普遍用於提升效率及资源/数据操作、管理的基本模式,供应链管理(SCM)以及客户关系管理(CRM)形成铺天盖地的网路结构,更进一步主导著全球分工的情势,形成另一种形势的殖民剥夺主义。

2020年,Web3.0网路、数位汇流、智能/超智能奇点技术、元宇宙等创新方案连续出台,不但深化了供应链外部化及智能整合的趋势,更进一步结合制造业成为「融合转型」方向来发展。在2023年,当超智能分布式操作及奇点经济也已经不再是「遥不可期」时,追求超智能奇点应用也逐渐成为産业界共同认知的转型工具及目标。

「奇点」原本是宇宙学的一个抽象名词,其定义接近行星系统毁灭的「临界点」,或濒临崩解的状态。但在产业应用上,奇点只是一个普通名词,代表在智能/超智能技术在自我组织及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独特的微産业群聚(Microcosmic Clusters) 奇点群的结构。「奇点」是一群分布式、具有独立性的微个体,在超智能系统中与外部化元素交换/共生所産生「动态」微産业群聚,看似具有生命力的「微型小宇宙」或个体,实际中只是产业组织中的一个动态元素。

脱鈎困境的解决之道在於制造业/智能技术的「融合转型」,也就是从「供应链管理」的经营模式转型成为分布式、虚实融合/软硬共治、发展微型産业群聚(或简称奇点群)、「超智能演化」等商业模式,逐渐转化化成为区域化「产业链治理」。从平台治理转型成为分布式「奇点群」产业链的管理模式,更有利於中小企业发展其分布式专业化、客制化的韧性优势。

从産业分合情势来看,Web2.0 讲求的是平台经营,而Web3.0强调的则是智能技术的「致能」应用,前者代表「合」的局势而后者代表「分」的格局,在后者的结构体系中「微産业群聚」群则代表独特性高、软硬共治、动态外部化虚实共生的生态系统,也就以制造业为主、智能科技为辅「融合转型」方案的落实。

从宏观産业面的角度来看,「融合转型」不但可以解决供应链脱鈎的问题,更有机会重塑台湾产业「创新文化」的内涵,也就是:以「知识体系」为科技哲学思维及产业创新的「定调工具」、以「技术系统」组织产业「创新文化」内涵与技术应用蓝图。前者是科技的「人文关怀」,代表了文化的自信、领导力及开扩胸襟、旺盛的企图心及使命感、前瞻思维、宏大愿景,也就是本身独特的「知识体系」;而后者是科技的「産业化落实」的模型框架,是技术创新能力、研发体系连结、技术水准及垂直链/水平市场面多元化创新能力的描绘。 

全球产业局势丕变,台湾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其中制造业「融合转型」及産业链转型是台商最佳存活之道。在此危机存亡之际政府应责无旁贷担负起辅导及协助的责任,「融合转型」方案牵涉到网路创新的活动,故应为新成立的《数位发展部》的业务范围。2023年该部编列了200多亿元预算并成立了《产业署》,说明政府重视数位科技在産业创新上功能性的影响。 

新春伊始,新阁揆任命已经发布,我们期待新阁揆能提供更大的能量来协助厂商渡过目前的险境困境。不论台商选择微産业奇点群聚「融合转型」方案,还是跟随欧美大厂移动脚步赴东南亚继续代工的业务,政府若积极从制造业代工及智能资讯业介入将可创造一个双嬴的局面。 

发展「融合转型」及新兴超智能産业应属《数位发展部》的业务,当数位发展部唐凤部长语焉不详地向媒体解释「奇点」的同时,数发部在经营吃喝玩乐、娱乐游戏平台、公部门数位化、资安管理等项目的闲暇之余,是否也可以或应该多关心制造业/智能科技「融合转型」的课题?
如此幸甚!
(本社公关部20230206)